欢迎进入海原县委组织部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基层党建 > 正文
海原县三河镇:突出重点 提升精度 全力打造闽宁协作样板工程
2025-01-20 11:01:00    来源:海原党建    编辑:    【打印本页】    字体: [][ ][ ]
2025-01-20 11:01:00

  2024年以来,海原县三河镇深入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坚持走特色化、差异化的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紧盯中央和区市县政策导向、投资方向、产业走向,精耕细作、精准发力,启动实施闽宁协作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和坪路闽宁示范村建设项目,积极争取财政、农业等配套项目,实现与海原东站、道路提升改造、产业发展协同推进,实现既显著补强了产业发展短板,又充分发挥了联农带农作用,更为各类项目统筹实施提供了参考。  

  立足两个优化

  优化村庄布局。围绕一年打造一个特色村工作定位,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充分发掘坪路村庄基础条件、资源禀赋,持续改善村庄环境卫生、绿化、亮化条件,不断提升道路硬化、文体活动场所等建设水平,有效完善村庄功能、持续改善群众居住条件,让村庄更整齐、更有特色。优化产业布局。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着力点,立足稳住基础种养殖产业、壮大劳务产业、发展文旅产业、培优设施农业,通过环境整治、改造提升等方式,丰富景观特色;通过大棚改造、新建设施大棚,发展设施农业,形成采摘+旅游基础;通过承包种植大棚,动员富余劳动力务工,推动群众增收,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做到三个先行

 

  土地流转先行一步。以村集体为主体,逐户走访基地规划范围内土地承包户75户,广泛动员、规范流转土地100亩,在增加农户经营性收入的同时,为闽宁项目建设做好铺垫。市场调研先行一步。立足更大范围盘活闲置资源,推广放大试种草莓、菌菇、中药材等成功经验,先后到固原、银川等地观摩学习,召开座谈会,科学制定发展规划,为闽宁项目整体推进奠定理论支撑。企业引进先行一步。与2家来海投资种植生产类企业和4家本地种植企业、大户和2个农副产品外销团队积极对接,探讨基地打造前景、投资、承包、种植和产品购销意愿,建立合作意愿,为闽宁项目投产后高效运营打好坚实基础。  

  突出四个协同  

  多个项目协同推进。科学确定闽宁协作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和坪路闽宁示范村建设项目内容,争取县财政、农业农村局支持,实施道路硬化及“白改黑”项目,维修提升基地周边道路4.7公里,作为闽宁项目补充,并与海原东站协同建设,实现点、线、面协同发力,相辅相成。基础设施建设协同推进。结合户厕、清洁能源改造等项目,规划新建污水管网2684米,设置污水检查井149座,改造户厕90座,清洁能源安装116户,持续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为民生“加码”、为幸福“提质”。环境整治提升协同推进。以清理“五堆”、村庄绿化、道路保洁为主攻方向,拆除残壁断垣30余处,清运垃圾4000吨,持续改善环境卫生,全力打造田园家园乐园。产业发展协同推进。依托蔬菜交易棚、电商中心、农副产品展销中心等现有资源,助力蔬菜、水果等产业发展的同时,拓宽基地产品销售路径,实现相互促进、融合发展。

  取得四个成效

  挖掘了土地增收潜力。盘活闲置165亩村集体土地和155座大棚资源,不断扩大设施农业建设规模,土地流转金、村集体经济分红、示范基地务工等收入渠道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放大了联农带农成效。打造了闽宁协作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引进宁夏奋之鲜食品等3家企业承包种植大棚26棚,带动周边种植大户承包种植大棚59座,提供就业岗位112个,基地年创收可达676万元,构建起了支部领航、企业参与、群众参与的联结机制。践行了“千万工程”经验。依托闽宁协作示范村建设,结合海原东站、道路硬化、户厕、清洁能源改造等项目,通过拆危、治乱、建新、清理农户门前屋后乱堆乱放398处,生产生活建筑垃圾1600吨,坪路村实现从脏乱差到洁净美,人居环境质量发生了质的变化。破解了产业发展瓶颈。示范基地建设配套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设施,走节水灌溉农业生产模式,实现以水定产、以水定人;与海原县职业中学建立合作,建立育苗大棚,每年可为周边群众提供蔬菜苗70万株;打造研学示范基地,增加文旅、采摘等体验元素,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

【编辑】:
【来源】:海原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