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海原县委组织部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组团出道一周年 看“帮帮团”如何点土成金
2025-03-26 14:22:00    来源:海城街道幸福社区    编辑:    【打印本页】    字体: [][ ][ ]
2025-03-26 14:22:00

  “田里种荞麦,直播间卖土货,咱们的‘帮帮团’硬是把乡村剧本演成了致富连续剧!”近日,在海原县村集体经济“帮帮团”工作座谈会上,随着“帮帮团”专家和帮带乡镇的讲述,6个村庄的逆袭故事赢得全场阵阵赞许。

  一年前,以牛有素和丁晓龙为帮带导师的村集体经济“帮帮团”,像两支特战小队挺进海原的山村。在西安镇白吉村,牛有素带着村党支部和村民玩转“荞麦+”:打造“党支部+强村共富公司+‘帮帮团’+农户”模式,注册“花香白吉”村域公用农产品商标,投资建成白吉村绿色农产品加工厂,配套荞麦加工、食用油生产、小杂粮包装车间,产品生产标准走在产业前列。白吉村党支部书记李有文掰着指头算账:“荞麦产品加工带动杂粮种植1.5万亩,年产荞麦产品400吨、小杂粮包装产品300吨,产值达500万元,村集体收入40万元以上……土地爷都想不到自家这么能生钱!”

  而丁晓龙带领的“帮帮团”在关桥乡贺堡村、曹洼乡冶套村、史店乡田拐村上演的“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助力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戏码更富实践性。“帮帮团”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通过“点对点”联络,为帮带村提供产业规划、运营管理、产品营销等服务,成功推动杂粮荞麦、醋、红梅杏等特色农产品从初加工迈向精深加工,协助贺堡村手工醋生产加工车间完成SC认证,推出贺堡村手工醋、田拐村红梅杏、冶套村荞面、胡麻油等包装5款,探索出一条产业帮扶与联农带农的新路子。同时,帮带每村培育1名熟悉本村特色产业、能深度参与产业发展的产业人才,变“输血式”帮扶为“造血式”帮扶,实现帮带村人才增量、产业增效、农户增收。如今,帮带村的村干部纷纷化身“醋管家”“杏管家”,参与合作社经营管理、产品设计与营销、客户开发等环节。

  帮帮团的运营机制堪称“乡村MBA教程”:每月深入乡村“把脉问诊”,每季更新“需求清单”“资源清单”开展“双向认领”“双向服务”,定期“亮晒比促”,推动人才引进乡村、资源下沉乡村、成果回馈乡村。就像给每个村装了“发展加速器”,2024年,村集体经济“帮帮团”通过“党支部+强村共富公司+企业+农户”新模式,帮助6个帮扶村就近解决劳动力就业200余人,实现产业收入200余万元,带动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收益突破4000万元。

  “帮帮团不是来送鱼的,是要教会大家造渔船、织渔网、闯蓝海!”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康晓伟说道。今年,海原县将组建村集体经济“帮帮团PLUS版”,把供销社、科技特派团、乡贤能人和更多的龙头企业,甚至高校创新创业基地都编入“战队”,让技术指导像外卖接单一样精准,满足乡村振兴多元化发展需求,帮助每个帮扶村都长出“致富超能力”。

【编辑】:
【来源】:海城街道幸福社区